当前位置:主页 > 何为自律 > 微信停用三天,感觉人生变了样

微信停用三天,感觉人生变了样

09-10 何为自律

当今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,而正是因为它的便捷丰富让我们越来越沉迷其中无法自拔,微信就是使用频率最多的APP
       讲真,在好些时间都会有这样的想法:停用微信三天。

我总感觉把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花在了手机上,不是打王者荣耀就是刷微博、玩微信。

生活状态越来越糟糕,有时莫名地打开微信,生怕错过别人的一条消息。

似乎我们都成了一个离不开微信的人,如果哪天不看微信,就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一点什么。

半个月前我做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测试:

三天不登陆微信,并且坚持下来了,今天想和你们谈谈停用三天微信的感受。
     停用微信的第一天

我觉得手机没有了,很无聊,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,于是便去家旁边的报刊亭买了一本《青年文摘》,还记得是高中时看的《青年文摘》,之后上了大学,就再也不看了。

打开《青年文摘》时,我似乎又回到了校园生活,看着一篇篇文章,有回忆高中时代的、有讲述人生经历的,就这样看着看着到中午了,一本杂志被我看完了,然后我被妈妈叫出去吃饭,好久没有跟父母好好的聊天了。

因为平时工作忙,也没有好好和妈妈说说话,即使说话也会看着手机。

现在没有了手机,坐下来和妈妈好好聊聊天,还和妈妈交流了一下有关未来的人生规划,妈妈给我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。

这时,爸爸在旁边问了一句:“下午有空吗?去羽毛球馆打羽毛球吧。”

想想还是小时候爸爸手把手教我打羽毛球,已经有几年没有和爸爸切磋球艺了。

我们来到了羽毛球馆,和爸爸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羽毛球,酣畅淋漓。

爸爸还是一如既往的球技彪悍,休息的时候,爸爸看着我说:

“你长大了,未来一定要好好努力,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爸爸妈妈,爸爸妈妈会无条件的支持你,爸爸妈妈会是你最强大的后盾。”

你看,一天不玩手机也没有那么无聊,可以陪陪家人。长大了不代表你就不需要陪家人了,家人永远是你的强有力的后盾。

抽出一点时间陪陪爸爸妈妈,他们老了,我们长大了。小时候是他们照顾我们,现在就该我们照顾他们了。
     停用微信的第二天

感觉手机对自己的影响已经不大了,但有时会想着万一微信里有人找我怎么办。

为了消遣时光,我约上几个许久不见的老友,一起去了一个茶室,相互交流了许多。

平时只能在朋友圈了解他们的事情,现在却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。

其中一个朋友决定今年暑假去创业,我们几个人七嘴八舌地给他很多建议,有用的没有用的,有一个朋友决定考研,我们鼓励他一定能成功通过。

那天,似乎又回到了友谊刚建立的时刻,我们像许久未见的老朋友。

我们知道虽然平时不经常在一起,但遇到困难了,可以毫不犹豫地向对方求助。

我明白了,无论怎样朋友还是要多聚聚常见见;我明白了 这几个人将会是我伴随一生的老友。
     停用微信的第三天

无独有偶,我有一个朋友也曾经停过微信几天,她和我吐槽:

原本以为打开微信时,会有很多人来找她,殊不知别人压根就没有把她当一回事。

很多时候不经历一点东西,不会知道你在别人心目中压根什么都不是。表面上跟你客客气气,其实遇到点情况别人才不会出手帮忙。

朋友有一个喜欢的人,对方却和她暧昧纠缠不清,始终不肯确立关系。

在那几天里,她最期待的就是喜欢的那个他能够发几条关心的消息,没想到当她打开微信,什么都没有看见,那个男生还是照常的发朋友圈,还是照常的生活。 

地球没了她还是照转,后来她也明白了,以后再也不要把感情建立在微信上 建立在网络上。

如果喜欢那就直接去告诉他,网上的东西终究是虚无缥缈。

千万不要把朋友建立在社交软件中;

千万不要把喜欢的人建立在社交软件中;

千万不要把你的安全感建立在社交软件中。

安全感只有可碰,能触摸的,才是最真实的。

第四天恢复了微信,似乎现在觉得手机也没有那么重要了。

我学会了适当的放下手机,去观察身边的人,去了解身边亲近的人。

记得高考结束之前,一直都没有用手机,生活还是照旧,生活还是继续。也一直记得高考前的那段日子,虽然煎熬虽然痛苦,但却是最让人怀念的一段时光。

那是我们最努力的时候,那是我们为了一个梦想拼搏的时候,那是一个没有手机一心学习的时候。

人之所以为人,就是有调控性,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,这是和动物的区别。

相信自己,放下手机多出去走走,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。你身边的交友圈子又会是另一番不同的模样。

这是一个自私的时代,这是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,这是一个人人都离不开手机的时代,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。

好多的感情,暧昧;好多的真诚,存在虚假;好多的人性,包裹着利益。

我们要有更多的理智和更强的辨析力,让我们利用网络却避开虚幻,去拥抱真实的生活。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自律人生发布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zilvrs.com/hwzl/1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