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自律联盟 > 《我不是药神》,药价乱象又岂是1个价格问题

《我不是药神》,药价乱象又岂是1个价格问题

11-30 自律联盟

随着《我不是药神》火遍朋友圈,引发了全国对药价的热议,各种剧情之外的药价问题也被抬出来,大家纷纷谴责医药界无量。这时候,很多自媒体也替药企叫屈,说你们只看到了别人一盒4万,没看到别人研发投入百亿。
 
它们的说法看似很有道理,你看哈,前期研发投入那么高,研发周期那么长,专利保护期还短。最关键的是,每一款成功的新药背后,可能有上百款失败的药品,这都是成本啊。总结来看,就是研发成本和风险成本,都应该算在药价里。这说的好像没错啊,实际上真是如此吗?
 
就拿剧中映射现实的药品格列卫来说,上市第二年就收回了研发成本,但因价格高当时美国都扛不住,受到100多位科学家联名指责,这中间就有早先做过巨大贡献的 Brian Druker。不只是美国,在中国市场4万一盒算的话,哪怕只有3万人的中国市场,一年也能收回20亿美元研发成本。这么多年来,有的药已有了数百亿美元的利润,风险成本又算得了什么?
 
此外,关于药品目前的普遍现状就是,几十人研发,一两百生产,两三千药代。每一层生活的都很好很滋润,最后都是患者埋单,即便不收专利费,药价也是居高不下。哪怕是普通的药,到省代就要翻几倍,最后往下到市代到药店再到患者,药价普遍都翻了几十倍,这还不算普遍存在的,突然涨价的情况。也难怪有药企的人私下也会说,药品有暴利,器材是抢劫。
 
这还不算,最无语的是,救命药一般都会遭受“降价死”。那些价格公道效果也好的药,一般会很快淡出人们视线,降价就无货,纳入医保就“短缺”。最后患者只能有两个选择,要么就从黑市黄牛那买,要么就只能找昂贵的替代药。比如“放线菌素D”,在化疗药品中算便宜的了,也在医保报销范围,一支只要10多元,而断供后的替代药近6000每支。
 
那些遭遇“降价死”的药品,药店给出的理由一般都是厂家停产无货,可实际上调查之下会发现,很多厂家依然再好好地生产,只不过是因为廉价药利润小,遭药店拒卖了。那些价格高昂的新药,主要成分和廉价药没啥区别,只不过换个包装重新报价而已。
 
在这里,我只是说明一些情况,并不是否认那些,研发救命药药企的贡献,也不是反对他们谋利。只是希望药企在生命和利润之间,能够平衡一下,多给生命一些机会。
 
最后用电影里的一句话结尾: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自律人生发布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zilvrs.com/zllm/17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