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何以自律 > 凌晨3点不回家,是焦虑和健康的买卖

凌晨3点不回家,是焦虑和健康的买卖

12-01 何以自律

朋友圈是对生活的一种折射,什么类型的人,朋友圈里大多是什么类型的文。老年人发的朋友圈一般是修身养性,中年人发的都是格局和教育,我们这些青年一般都是鸡汤和焦虑了。
 
最近朋友圈的一篇《凌晨3点不回家: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》,又霸占我朋友圈版面的半壁江山。同时,我找了一下文章出处,果不其然又是视觉志。视觉志的内容,总是能准确的抓住人性,击中时代年轻人的痛点,它们已经出了好几篇火遍全网的超级爆文了。最近几个月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,年度催泪短片和总有人偷偷爱你,他们的视频和图文做得都很好,故事的切入点也很精妙,但总是让人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伤感。显然,它们短片之后的结局虽然是完美的,但是这点鸡汤,无法治愈前面带来的焦虑。
 
现在的北上广深,已经成了时代焦虑的炒作热门,这里有大量的外乡人,这些人大多是怀着梦想过来的。然而在梦想与现实之间,隔着太多遥不可及,所以迷茫和焦虑,不自觉的围绕在这些人的心头,所以贩卖焦虑和感动,总能击痛很多年轻人。
 
这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不好,因为在残酷的大城市,不起眼的个体太需要理解,太需要鼓励和认同了。如果能够让他们知道,有人对他们感同身受,有人为他们加油打气,这倒是做了一件好事。可坏就坏在,多少自媒体为了赚钱盲目跟风,强行的制造并放大焦虑,带来诸如以熬夜加班为上进的错误引导,让人沉浸在空虚和感动的摇摆中,滋生了不少副作用。年轻人在这种情况下,进而乏力感觉前路迷茫,退而心酸感觉后路无望,只会加大了浮躁和逃避。
 
像视觉志那篇爆文抓的点,其实很牵强,里面有很多常识性问题。比如,老板怎么可能会把这么重要的PPT交给实习生?和男朋友说句自己在忙很难吗?丈夫为什么不知道自己送女儿上医院?不过这些对观众来说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里面传达的,辛苦加班的自我感动。不过这感动里面,有多少视频里的含金量?恐怕更多的是水分,泪水掺的。
 
我朋友圈里转发那篇文章的朋友小张,他在朋友圈里转这篇文的时候,还带了一句“大城市里的辛酸”。不了解的,给人的第一感觉,他似乎也是努力的凌晨路上的一员。可我知道,这货熬夜基本上都是在群里聊天,和人组队开黑,时不时的出去蹦迪。我每天早上起来,99+的群信息,都是他们几个通宵的贡献。
 
大城市夜生活确实挺丰富,0点的大街都人来人往络绎不绝,这时候的年轻人,大多沉浸在游戏、蹦迪和泡妞的时光里。别说凌晨3点,决战到天明都是常态。
 
还有同事小李,朋友圈也转了,他确实事挺多,经常忙到两三点。可他白天工作的时候,一会看微博一会看视频,做事拖拖拉拉懒懒散散,到下班了工作还剩一大堆,这能不回去加班吗?
 
作家村上春树说:“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22:30以前做好的,这是我生病以后发现的事情。”
 
深以为然,白天不知道干什么,把明明上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,硬是往下拖,凌晨加班就成了白天浪费时间的借口。因为凌晨加班习惯了,白天上班就总想着还有晚上的时间呢,也不急着做了,如此恶性循环。这并不是努力,而是工作效率低。与其自哀自怜,倒不如反思自身,提高工作效率。
 
也许有人不服了,自己加班是因为公司琐事确实多,或者公司节奏太快,经常接到紧急的临时任务。这时候我们应该计算一下,依照自己如今的能力,这种加班工作,能给自己带来多大提升,或者说能给自己带来多少的报酬。如果两者没有一个能满意,那最好跳槽吧,别耗在习惯性的工作里碌碌无为,却又哭诉自己的熬夜加班。
 
无论以上是以上情况的哪一种,我都不提倡年轻人的加班文化,偶尔加班可以理解,但经常加班肯定有问题。不说公司,光是考虑自己的身体,我们就应该重视。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,即便在医疗条件足够发达的今天,亚健康、疾病和猝死的问题依旧相当严峻。因为无论是饮食还是环境,影响健康的因素已经够多了,如果作息再不规律,那我们就是用生命与病魔共舞。
 
说句老套的话,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如果身体出现了问题,加班的那些价值瞬间变得不值一提。本以为会因为加班,离自己越来越近的梦想,会随着失去健康比身体垮的更快。出卖自己的健康,用加班换来短暂的心安,就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,我们看看熬夜会带来什么:
 
1、 肌肤变差,提早老化;
 
2、容易导致胃黏膜溃烂、溃疡等胃病;
 
3、免疫力变差,各种小病开始接踵而至;
 
4、睡眠不足长期疲劳的话,会出现突发性耳聋;
 
5、头晕脑胀、记忆力减退,最后容易神经衰弱;
 
6、影响男性女性荷尔蒙生殖健康;
 
……
 
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,最可怕的是容易导致猝死,年纪轻轻就遭遇随时会来的生命威胁。
 
我理解很多年轻人,在权贵云集的大城市,很多人都活的很卑微,大家十分欠缺现实的肯定,所以很容易被投其所好的网文带动情绪。可若没有客观正确的认识,没有积极健康的生活,除了在朋友圈一阵哀嚎,很难带来实际进步。
 
再有,自媒体们也应该做到自律,不要为了贩卖焦虑,而美化一些畸形的生活状态。在逐利的同时,更要看清自己的社会责任,成为社会积极正向的推动者。要知道,法律和道德的监管可能会滞后,但一定会到来。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自律人生发布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zilvrs.com/hyzl/141.html